最近,许多中超球队似乎要与教练的“引援决策权”彻底告别。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,就像一堂生动的“问题解析课”,让众多俱乐部看到了身处困境的根源。
以徐正源为例,虽然合同和薪资不是主要问题,但引援权却被俱乐部彻底收回,这使得双方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。即便他续约,薪资也不会有太大提升,能维持现状已算不错,大家心中都明白这一点。
再来看崔康熙,赛季初泰山队已经将引援决定权夺回。结果,马德鲁加和卡扎尔这两位外援的引进让崔康熙非常不满,却无可奈何。尽管装作镇定,但赛季前泰山队早已确认了外援名单,却耽搁了很久,只因引援权的争执。不过,崔康熙在发布会上并没有公开抱怨,至少保留了一些俱乐部的面子,这一点值得肯定。
河南俱乐部的情况则几乎相同。教练手握引援权后,虽一度引发诸多问题,最终不得不更换教练。新任教练在球员使用和引进上略显合理,但究竟未来如何发展,还未可知。
而徐正源对于引援的掌控尤为明显,他引进的很多球员都是其经纪公司旗下的,这也是为何在发布会上会出现他与球员共同“炮轰”俱乐部的情景。蓉城管理层显然想将引援事宜握在自己手中,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,使得现在局面复杂。
如果一个教练既能主导引援,又能自主拍板其他事务,球队要么如阿森纳的温格时代那样风光无限;要么就会陷入如今曼联那样的混乱。然而,蓉城的预算还面临压缩,这两种理想状态显然都无法实现。因此,只有一方愿意妥协,否则只能各自为政。
因此,看当前趋势,恐怕不再有球队愿意放权于教练,让其独揽引援大权。否则,随之而来的麻烦将如连环炮般噼啪而至,难以收拾。徐正源的合同犹如西蒙尼在马竞的合约,一人承担起教练与经理的繁重职责。